以太坊区块链是合法的吗?技术合规与应用风险的边界厘清

以太坊区块链的合法性需从 “技术本身” 与 “实际应用” 两个维度拆分看待:作为区块链 2.0 的代表性技术架构,其分布式账本、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在我国具备合规发展空间,但依托该技术进行虚拟货币交易、融资等活动则明确属于非法行为,二者的边界绝不能混淆。

从技术属性来看,以太坊区块链符合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导向。以太坊本质是 “一台世界计算机”,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的分布式应用开发,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与可信交易执行能力。我国工信部、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已出台《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等政策,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、供应链管理、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合规应用。例如在数字身份认证场景中,以太坊的加密技术可保障数据隐私与安全,这类技术落地完全符合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方向,不存在合法性问题。

但必须明确的是,技术合规不代表所有应用场景都合法,其核心风险集中在虚拟货币相关活动中。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的以太币(ETH)及各类代币,均属于我国监管定义的 “虚拟货币” 范畴。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明确规定,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不应作为货币流通使用。任何依托以太坊区块链进行的虚拟货币交易、ICO 融资等行为,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晋江市人民法院曾审结一起案件,李某委托他人通过以太坊区块链购买 49 万元虚拟币,因交易行为无效,法院最终驳回其追回本金的诉求,明确此类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
实践中,以太坊区块链的非法应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。一是交易炒作风险,境内用户通过境外平台参与以太币交易,不仅面临平台跑路、资产被盗等问题,还涉嫌非法外汇兑换,此前上海警方就曾对类似行为处以 20 万元罚款。二是诈骗风险,不法分子利用以太坊智能合约发行空气币,以 “区块链创新” 为噱头非法集资,2024 年全国侦破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中,超 60% 涉及以太坊生态项目。三是法律追责风险,参与虚拟货币挖矿、交易中介等活动,可能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追究刑责,此类案例在多地司法实践中均有出现。

需警惕的是,部分机构刻意模糊 “技术与应用” 的边界,将以太币交易包装成 “区块链投资”。事实上,我国鼓励的是以太坊区块链技术的合规改造与场景落地,例如剥离虚拟货币属性后,将其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商品溯源系统。而任何与虚拟货币挂钩的行为,无论包装得多么 “技术化”,本质都是非法金融活动。

特别提醒:以太坊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合规发展潜力,但涉及虚拟货币的相关活动均属非法。切勿被 “区块链创新”“虚拟货币高收益” 等宣传迷惑,参与此类活动不仅面临资金损失,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如需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合法应用,可关注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合规项目指南,通过正规渠道参与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与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