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香港稳定币立法三读时间” 是界定香港数字金融监管里程碑的关键坐标 ——2025 年 5 月 21 日,香港立法会正式通过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三读程序,标志着港元锚定稳定币(如 HKDT、HKDR 等)从此告别 “无规可依” 的状态,迈入 “牌照监管 + 资产透明” 的合规新纪元。这一时间节点背后,是香港历时两年多的立法攻坚,更奠定了其全球稳定币监管样本的地位。
三读通过并非偶然,而是监管与市场长期磨合的结果。早在 2023 年 12 月,香港特区政府已明确提出为法币稳定币设立发牌制度的设想;2024 年 12 月 6 日,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正式刊宪并于 12 月 18 日提交立法会首读,开启立法流程。立法过程中,监管层充分吸纳市场意见,仅 2024 年 7 月的咨询期就收到 108 份来自金融机构、科技企业的意见书,最终形成 “风险为本、创新包容” 的监管框架,为三读通过奠定共识基础。
2025 年 5 月 21 日的三读表决,敲定了稳定币监管的核心规则。条例明确要求:任何发行港元锚定稳定币的机构必须申领牌照,需满足 2500 万港元实缴资本、储备资产 100% 覆盖流通市值等硬性条件;储备资产须由持牌金融机构独立托管,且需定期披露审计报告,彻底解决传统稳定币 “储备不明” 的隐患。这一规则直接塑造了 HKDT 等合规稳定币的核心竞争力 —— 与 USDT 等自发形成的稳定币不同,其价值锚定与资产安全有明确法律保障。
三读通过后,立法成果迅速落地。5 月 30 日,《稳定币条例》在宪报刊登成为正式法例;8 月 1 日,条例及配套的反洗钱、发牌指引同步生效,金管局开始受理牌照申请,并明确首批牌照将控制在个位数,优先支持有真实跨境场景的机构。这一系列动作印证了三读时间的标志性意义:它不仅是立法程序的终点,更是香港构建稳定币生态的起点。
对 HKDT 等稳定币而言,5 月 21 日三读通过是其发展的 “法定通行证”。依托条例保障,圆币科技等沙盒企业已率先推出合规港元稳定币,找钢国际等企业更通过这类稳定币实现跨境结算效率提升 70% 的突破。尽管当前仍面临零售用户接受度不足等挑战,但三读确立的法律框架,已让香港在全球稳定币监管竞争中抢占先机,为区域数字金融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撑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