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币,作为原子链网络上价值流通的媒介,自出现以来便引发众多关注,不少人心中都有疑问:原子币即将被国家正式批准了吗 ?要回答这个问题,需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以及原子币自身情况来分析。
我国对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态度明确。央行等多部门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指出,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偿性,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,包括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,一律严格禁止,坚决依法取缔 。从政策层面来看,原子币这类虚拟货币在我国当前监管框架下,并不具备合法合规性,短期内也没有迹象表明国家会批准其交易和流通 。
从原子币自身特性出发,它并非由货币发行机构发行,不具备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 。在实际运营中,原子币还存在诸多问题。此前,江西等地曾查处过炒作原子币的事件 。并且,原子币的价格波动较大且缺乏有效监管,投资者参与其中面临着较高的投资风险 ,其所谓的发展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,一些宣传内容可能存在夸大、虚假的成分 。比如宣称自己是 “国与国之间往来支付的加密货币”“将升值上万倍” 等,这些说法缺乏事实依据 。
在全球范围内,不同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不同。部分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数字货币,如吉尔吉斯共和国在 2025 年 3 月 20 日通过相关法律,批准了其央行数字货币(CBDC)数字索姆的试点项目,并赋予其法定货币地位 ;菲律宾的数字资产提供商 coins.ph 于 2024 年 4 月获得菲律宾央行的沙盒批准,以公开测试菲律宾比索支持的稳定币 php c 。但我国有着自身的金融监管体系和政策导向,与这些国家情况不同。
综合而言,就目前情况判断,原子币在我国即将被国家正式批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。投资者需充分了解我国监管政策,远离原子币等虚拟货币交易,避免参与非法金融活动,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