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化浪潮下,虚拟货币交易一度呈现火热态势。然而,其中潜藏的风险与违法犯罪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,不少人因倒卖虚拟币,最终被公安抓获,付出沉重代价。
虚拟货币,诸如比特币、以太坊等,因其去中心化、匿名性等特性,吸引众多投资者目光。但在我国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性质早已明确。2021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文指出,虚拟货币不具备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开展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可仍有人心存侥幸,妄图在这片灰色地带谋取利益。
在江苏溧阳,待业的小吴为偿还信用卡欠款,与 “洗钱公司” 合作倒卖虚拟货币 U 币。他按指示从 “欧易” 平台购买 U 币,再转移到 “U - MATOU” APP 上,由 “洗钱公司” 高价回收,借此赚取差价。小吴虽知晓其中违法风险,却因还款压力大而执迷不悟。直至公安机关因群众报案调查时,才发现他的银行卡涉及诈骗资金流入,其非法获利 5000 余元,总流水达 2.5 万余元。最终,小吴因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,缓刑一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。
山东青岛也曾破获一起特大地下钱庄案,牵出非法买卖虚拟货币团伙。犯罪嫌疑人金某控制账户提供非法换汇服务,其资金大量汇入从事境外虚拟货币交易的李某控制的账户。李某作为承兑商,明知金某违法,仍通过境外平台帮其将资金兑换成泰达币等虚拟货币。警方经过侦查,抓获犯罪嫌疑人 74 人,涉案金额高达 158 亿元 。
从法律层面看,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易滋生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、传销、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,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,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。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涉及虚拟货币的非法经营、金融诈骗、洗钱等犯罪活动,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。
对普通民众而言,需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违法性与高风险性,切勿因一时贪念涉足其中。投资应选择合法合规渠道,树立正确理财观念。对监管部门而言,要进一步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测与打击,净化金融市场环境,守护公众财产安全 。